热门网游活动集合_每日福利更新_玩家互动论坛 - hfhzlhj

因写南京大屠杀,震惊世界的作家张纯如,为什么最终会自杀

张纯如的第一部著作《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获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张纯如旧照)

1994年,张纯如第一次参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这是由加州圣荷塞华人组织的。在这次活动中,那一张张惨不忍睹的黑白照片,无声地控诉着日军的兽性,血淋淋地昭示着中国人民所受的痛苦,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

于是,张纯如下定决心,必须将这一切告诉全世界,她有这个责任让世人记住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侵略暴行。

此后,张纯如就一头扎进了各种图书馆和档案馆,找寻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胶卷和照片。不知疲倦的工作,终于换来回报,她找到了当年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拉贝的一沓日记,让这本尘封了数十年的《拉贝日记》,成为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1995年,张纯如动身前往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寻找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及其后代。她记录了10位幸存者的口述,选取了9位受害者进行拍摄。

其中有一位名叫夏淑琴的老人,向她讲述了一家7口被日军残杀的场面。当时只有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在家人的全力庇护下幸免于难。对于当年的经历,老人至今不愿提及,因为一生都活在痛苦的回忆中,导致她流泪过多而落下眼疾。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老人名叫李秀英,她撩起衣服向张纯如展示了腹部那个“L”形的伤疤,对她说:“这就是当年日军留下的,我因痛昏过去而侥幸生还。”

1997年,浸透着张纯如心血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终于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当年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它一经问世就在美国引发强烈反响,先后印刷12 次,连续5 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第一次让美国主流社会真正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张纯如旧照)

那么,如日中天的张纯如为何选择了自杀呢?

其一,他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死亡威胁。

《南京大屠杀》让张纯如名噪一时,在美国、加拿大各地进行了签名售书和演讲活动。三年时间里,她先后走进了140所大学,披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为这一事件正本清源,让全世界人记住了人类历史上这一罕见的黑暗与血腥时刻。

《南京大屠杀》一书,既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关注,也刺痛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神经,让他们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为此,这些右翼分子极尽所能地攻击、污蔑张纯如,想方设法地阻止张纯如揭露日军当年的罪行,企图掩盖事实真相。

他们不断打电话骚扰她,对她进行恐吓,甚至寄来子弹对她进行死亡威胁。

张纯如被逼得不断搬家,不敢把住址告诉他人,也不敢用电话与他人交谈。

不过,张纯如并未妥协,她选择了和这些日本右翼分子斗争到底。1998年5月,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指责张纯如“歪曲历史”。张纯如要求和他当面辩论,齐藤邦彦却做了缩头乌龟。

12月,张纯如受邀参加一档美国公共电视台的节目,终于和齐藤邦彦面对面进行了连线辩论。不过,张纯如仅用几分钟就让齐藤邦彦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张纯如雕像)

其二,张纯如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为了写成这本书,张纯如不得不从海量的档案资料中,找出那一幅幅血淋淋的照片,和一行行浸满血泪的文字.成天面对着这些惨绝人寰的历史事实,这让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荷。

这期间,张纯如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体重直线下降,经常掉发、生病、心情郁闷。

张纯如的父亲曾劝说女儿,为了自身健康,不要再写类似的书籍。但由于《南京大屠杀》的火爆,很多人寄来资料和照片,希望张纯如继续写书,包括日本占领印度中南半岛后的暴行,以及马尼拉大屠杀事件等等。

太多的灭绝人性的史实让张纯如不堪重负,强烈的同情心使她承受了过多的苦难。终于她挺不住了,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选择了结束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张纯如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她在开枪自杀前,曾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遗体被安放在加州一座公墓里,墓碑上有这样的一段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参考资料:《南京大屠杀》《正义的天使张纯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