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性禅师曾解释,这种修禅方法称为“行意禅”。目的是利用禅武修练个人的心性品德,而达到超越自己的境界。行性禅师说道:“在修练期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艰难的是修练自己的心性、降服自己的心魔,控制自己。通过练武,我们慢慢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眼、身、意,然后控制自己的意志,再运用自己的意志引导内气,最后利用内气引导气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养成控制自己的本能, 亦是修练少林传统功法“禅武”的精粹。”
若要练到意气合一,就必须修禅,因为只有心静如水,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做到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从而达到无上功法。这也是禅与武不能分开的原因,亦是德建师父所传授少林功法的特点,就是要求锻练者要注重修心性、修菩萨心、光明心、淡泊心。只有修好心性,方能做到古井无波,意气合一,意到气到,达到“禅武合一”的境界。
强 身 健 体
有好的心境而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不足够的,身体强健才能办事,才能慈悲济世,甚至修练自己。
少林内养功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血气畅旺,五脏六腑都健康,其主旨是养气、利气、行气。
人的丹田之气就是“元气”,所以要养丹田之气,当丹田之气足够,全身经胳血气就会运行畅顺,这也是很重要的养生治病的原理。虽然许多修练者都明白丹田的重要,坊间亦有形形色色的方法教人气沉丹田,或者锻练丹田之气,但德建师父所教的功法则有所不同,主旨在于自然地以意行气。所谓自然,是指不着意地引导丹田之气,这方法较安全简单,非常值得推广及研究。初学的时候是培养丹田之气,往较高境界时,则培养丹田之气跟自然之气贯通,行气入膜,气在体内畅通无阻,净敛于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为何“气”对人体健康那么重要?无论中医抑或气功的理论,都认为血生于气,气足则力强,有血气就有力。因此,要有气力,要有足够的血运行,就先要练气养气,这也是最重要的关键。
禅 医
禅医的发展,是历代少林僧人从打坐练功当中,慢慢体察到人体经胳以及五脏六腑的运行和现象,然后逐步归纳为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所以,练习少林传统功法和气功,对人体内脏和经胳慢慢就会有一种体会。这也是学习禅医不可忽略的步骤,亦为学习禅医奠定基础。
练习少林内养功的注意事项
第一、自然。
上文已提及,禅就是自然。内养功是禅医,是禅武,所以一定要讲求自然。呼吸的时候要自然,引导要自然,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不可以有半点拘谨或紧张。做的时候要身心放松,处于自然状态。
第二、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练内功需要很长时间,绝不能急进,练一天、两天便算。只要持之以恒,终有一天会成功。操之过急就不能心平气和,这也是练禅武的大忌。
第三、需要有恒心。
练功就好像吃饭一样,每天都要练习。练得内功难,失去功夫易。练好一套功夫往往要经年累月。所以练功一定要有恒心,每日持之以恒,对身体一定有莫大好处。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明心见性,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四、需配合饮食。
饮食无节制,过量食荤、食葱、食辣,会对修练少林内养功非常不利,因此,要锻练少林的身心疗法,一定要注意饮食。
第五、注意调身、调息及调心。
调身:在练功法的时候,要注重姿势。
不论是行功,站功,坐功或卧功,务必要求姿势自然舒适,不可紧张,但也不可松散,自然舒泰的姿势,才可使内气容易运行。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点观念,想象一条胶水管,如果它是盘根错结,水便不可以顺畅地流动。尽管加力在前端打水,水也难以顺流。若把所有缠结放开,水便自然顺流不用费力。把身体放松,就如把胶管的结解开,内气自然顺利运行。
调心:调心是指控制自己的思想,初学者一般在练功时会有杂乱的思想,首先要学习放松思想。
当杂念起的时候,不要紧张地消除它,只静心地观察并让它消失,可将意念集中在观察丹田和鼻子处,一心一意,静心专注。久而久之的练习,就会心境平静。
调息: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可分为“自然”及“自为”两种调息法。
自然的呼吸是观察呼吸平缓地出入,入时观察丹田,出时观察鼻子。古代的气功修练法也称之为“文火”。这种呼吸法可使全身放松,继而使大脑放松。“自为”呼吸就是用意运气,吸气时鼓肚凹腰,呼气时提肛、合口、收腹;古代谓之“武火”锻炼,有助内气的运行速度及力度。自然及自为呼吸相辅相乘,以文火温养自性,使修练者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武火练丹田,使丹田充满真气。
自然丹田呼吸是基础,初学者建议以练自然丹田呼吸为主。
少林内养功与西方松静练习的分别
有几位人士都问及我《德建身心疗法》中的少林内养功与西方的静坐及松弛练习有什么分别。
静坐的风气漫延世界各地,而越来越多数据显示静坐有助改善行为及工作效率。西方所推行的静坐方法,以哈佛大学班森(Herbert Benson)最为人所熟知,他也是为科学来研究静坐的先驱。他提倡的方法包括下列几个元素:
(1)每天两次,最好早上和晚上,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双脚平踏地板。
(2)自然轻松地呼吸,眼睛可以合上,渐渐进入放松状态
(3)重复默念一个单字或词语,这样可以帮助排除杂念,“OM”一字是一般东方冥想常用的字,但也可以选择比较合适自己的音
(4)每次练习约15至20分钟
他曾解释压力大时,免疫功能会下降,心电不正常。而身心放松时,可使脑部活跃、呼吸及心跳放慢,增强免疫力,改善脑电波及内分泌。美国麻州大学的约翰卡巴先(John Kabat-Zinn)更用静坐的方法改善心脏病及其它病患者的情况。那么既然西方已有一套的放松静坐方法,而且是科研实验。为甚么我现在要提倡中国的内养功法呢?这也是我常常面对的问题。
本疗法的内养功,不单是放松的练习,而且是中国养生武学的基础。从中国的养生功(或又称气功)中可以了解,定静或放松的练习只是养生功的入门,它的效果是正面的和良好的。但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推进人类的知识及智能,不断学习、研究及推广新而更有效的方法,内养功的研究就是基于科学家的本性,促进及改善中国内养功的临床应用 。另外,中国的养生功法已有悠久的历史,西方人士可能因为言语及文化的障碍,很难深入了解我们武学的内涵,所以如果只跟着西方人近10至20年所发展的静坐方法,而忽略中国本身五千年的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的倒退。相反,我们中国人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努力学习、研究及发展,最终使中国文化全面地、深入地介绍给全世界。所以, 我身为中国人,是有必要发展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使少林传统禅武医学得以保育及发扬。
德建身心疗法的少林内养功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静坐最大分别是讲求气机。少林武功的精髓在于内练意气神,外练手眼身,因为是基于禅学发展的武学,所以是一门独特的内家功。禅学认为“禅机”即“气机”,所以练习气功是修练的一个方法,站桩、丹田呼吸及其它拳套练习主要都是练心及意。把心静下来,气血自然畅通。
有一句古语 :“无气莫打坐,没有麦子空推磨。” 修练内功的人一般都认同如果没有练气便静坐,就好像没有放麦子在磨石内便推磨,有损无益。但现代一般开班教静坐的人士,或是临床心理学家,又或是其它医护人士,都不一定修练中国内功,所以只知空心静坐,不能了解修练的精髄。 虽然静坐或许使人平静下来,但过份执着打坐也会某程度上是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我认识不少有静坐习惯的人仕,都有各种各类的痛症,或身体毛病。有些更面色欠佳,血气不足。有些朋友经我介绍后练习少林内养功,都是明显改善。
有一点要特别再强调: 学习内养功必须动静兼修,不可空心静坐。另外,西方静坐或松弛方法都没有注重丹田的地方,而本疗法十分注重培养丹田的内气。 所以自然及自为呼吸都要求观丹田,但西方的静坐只讲求腹式呼吸, 可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德建身心疗法的内养功是少林传统武学的筑基法。讲求通过调心、调身、调呼吸而练精、气、神,达致形神相融、身心合一。
练功夫时,“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诸法合一”。在练习功夫时,不执着于一定的形态,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互相交融转化,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随心而动,意随心转,禅中有拳,拳中有禅。这是少林传统禅功的要旨。如果持之以恒的锻炼,不但可以达到心平气和、心境平静,还对身体健康有良好效果。对学生学习,对成人工作有提升效率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年青人、成年人及年长人士面对压力。少林武学,外练手、服身、内练精气神。讲求练心、练意、练气、并练颈、面、舌、耳、眼、口、手、足、肘、膝、肩、手、腕、指等等,莫求身体灵活,精气充沛。少林的传统武学比单一静坐精致奥妙多了!
嵩山禅院与嵩山内养功法
嵩山少林内养功文化嵩山内养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三皇寨嵩山禅院是嵩山内养功和少林禅武医的基地。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体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我国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来自保健、中医、气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京共同呼吁,养生保健要从现在做起,从年轻开始,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我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来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吸纳各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门。禅修可有效改变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或从国外引进的“静默疗养”等各种与禅有关的养生法门相比,少林“医禅”养生文化的“内壮自强”的保健方式,符合未来养生向“潜能激活”的高端发展趋势,符合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主动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养生理念。一直以来,养生保健方式分为补养、排毒、调理等几大类,但这些养生保健方式仍有种种局限,往往不能有效激活人体自身的健康潜能,甚至反而造成人体对外在因素越来越强的依赖,自身完整的免疫系统功能反而有所退化。流传千百年之久的少林养生文化恰恰可激发人体的潜能,有望改变社会上长期以来人们被动保健的方式,引发现代养生方式的巨大变革。禅武医少林三宝,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心血和智慧结晶,由于历史原因,几代单传,险些失传。如今释德建禅师身体力行,打造道场,弘扬濒临失传的少林宝贵文化遗产重新发光,造福社会,真可谓国事兴,佛事兴,民众之大幸也。德建禅师说,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内传承少林的禅武医精华。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当他遇到疑难和因惑时,他就会忆起先辈祖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告诫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要把它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介绍
嵩山内养功法是少林文化的核心,嵩山禅院是嵩山内养功和少林禅武医的基地。嵩山内养功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流传至今珍贵的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嵩山内养功是研究嵩山丰厚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嵩山内养功还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是融合修心、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独特功法。
嵩山内养功功效价值
嵩山内养功内容丰富,其禅修就是在禅定状态下探究气血运行的规律,并经过理气、行气、调息、吐纳等使真气在周身运行,直达神经末梢发际,从而达到使气血畅通、身心通达。此外通过禅修还可以平息怒气、滞气使心神安定、心平气和。健身术包括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等,不仅可以使四肢得到锻炼、筋骨得以强健,而且还可以通筋活络、增强人体机能,使人的身体达到健康。
禅医包括养生、医疗、保健等,其方法是通过修心实现心理健康,通过食料、通窍、用药、健身术等打通气脉、窍道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嵩山内养功的奇异功效,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嵩山内养功法是内养功的一种方法,就是把修身养性的禅学、强身健体的健身术、以及祛病延年的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大脑静、脏府动的目的。它对神经、循环、内脏保健、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活动都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具有独特功效的修身、健身、养生、祛病的传统功法。
嵩山内养功法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嵩山文化的精髓,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嵩山禅武医传统功法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传统功法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
嵩山内养功法来历、传承
嵩山内养功诞生于嵩山少林寺,有着极深厚的自然和社会基础。嵩山地处天地之中,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嵩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灿烂的文化,使得嵩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策源地,而嵩山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成就举世闻名的嵩山内养功的基石。
嵩山内养功法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是秘不外传的功法,其法多是师徒相传,所以历史上基本都是单传,传承者人数甚少。再者由于嵩山内养功比较高深,所以真正掌握嵩山内养功者亦是寥若晨星。嵩山内养功创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创始人为少林寺永化堂无言正道禅师。
注:上图传续依据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所编少林寺永化堂祖谱(无言道公一系法嗣)、道光十年(1830年)海发及湛谟所立《重修石沟寺碑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史兆祥所书“慧心妙术”匾。寂勤之下据吴山林大师及张庆贺(行性法师)所述。又,从二代“园会”到五代“超然”用的是“正道”禅师所定的“园、通、行、超”字辈。从第六代“同禧”开始用“福裕禅师”所定的七十字辈。
其传承是“正道→园会→通理→行海→超然→同禧→玄贵→祖双→清泰→静典→真传→如祥→海发(法)→湛谟→寂勤→吴山林→张庆贺(行性)→释德建”。
是为第十八代,目前释德建禅师作为嵩山内养功的继承者,完整传承着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为了更好的保护嵩山内养功,释德建禅师于2005年组织创建了以研究和继承内养功文化为核心的“嵩山禅武医研究院”,于2007年、2009年、2013年分别召开了嵩山少林禅武医及内养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出版禅武医及内养功书籍十余部。为进一步光大少林禅武医内养功文化,还将筹建“嵩山内养功传播中心”、嵩山内养功博物馆,从而使得古老的嵩山内养功传统功法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赞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德建禅师承继行性法师的宝贵医学,根据其所传授的医理,配制了一系列的中药,还整理了数十种临床验方,诊治了无数患疑难杂症的病者。
在完成传承的同时,为了弘扬禅武医文化,造福社会。德建禅师继续宣传少林禅武医的活动,先后拍摄了二十多套电视专题纪录片,又与多位文人学者编写了《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嵩山论剑》、《少林禅武医—正论篇》、《和谐身心—德建禅师谈少林禅武医》、《少林禅武医精要》、《少林禅武医》、《禅武医学》、《禅武医心法》、《嵩岳虹光》、《少林禅武医专刊》等书籍。
下面图是近些年禅武医的部分相关书籍和光碟
嵩山少林内养功法展示图
保护
嵩山内养功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的奇特的功效,证明了其独特的价值。因此,保护、传承和光大嵩山内养功是当务之急。
为了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释德建禅师应邀去各处交流、讲座、嵩山少林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还在网上举办“禅武医网络学习班”,在嵩山禅院举办数次“禅修营”等等一系列活动,受益者众多,少林禅武医文化走向社会,造福苍生。
新的教学视频由释德建师父教授。内容包括:入门教学、初级功法、中级功法、坐式功法、四站四坐及高级功法等内容。
目前入门教学已经在禅武医官网公布,其他功法需要有一定基础以后在嵩山禅院内学习,因为比较高深,需要有导师指导才能掌握,不然容易练偏。同时,此视频也是禅武医网络学习导师导学班学员的进阶教材。
下面为部分功法的截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